不贪为宝的成语故事


不贪为宝

拼音bù tān wéi bǎo

基本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、崇高,也表示廉洁奉公。

出处《左传 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。


暂未找到成语不贪为宝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贪为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寸丹心 宋 杨万里《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》诗:“向来百炼今绕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。”
敬业乐群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。”
故家乔木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
僧多粥少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国家有困难,僧多粥少,为国分忧嘛。”
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零光片羽 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
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物腐虫生 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处实效功
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